最新热词“投资于人”为何成为焦点?背后释放了哪些与你相关的信号——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词【首次出现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“新词”速递!,其中“投资于人”一词引发广泛关注,报告提出,推动更多资金资源“投资于人”、服务于民生,支持扩大就业、促进居民增收减负、加强消费激励,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。
为何要“投资于人”?
拉动消费的关键。我国14亿多人口构成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。通过“投资于人”,增加人们收入、降低生活成本,进而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,从而拉动消费增长。
为未来储备发展力量。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。近段时间,我国机器人和DeepSeek爆火,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人才培养的意义。通过“投资于人”,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,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。
如何“投资于人”?
“投资于人”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象化体现,意味着将资金资源投入到人的发展和保障上,加大民生改善力度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多项措施直接关乎每个人的生活:
收入: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,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,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。
医疗: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。
住房: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。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。
人才教育: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,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,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。大力支持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。
就业创业: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。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。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,让多劳者多得、技高者多得、创新者多得。
养老: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,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。
这些措施,涉及医疗、住房、教育、就业、养老等方方面面,保障民生,也是在投资人的发展。
那么,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角度,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提法?专家给予了解读——
专家解读
专家认为,投资于人,需要建设一流产业工人队伍。
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 莫荣: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,增加制造业、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。从而支持扩大就业、促进居民增收减负、加强消费激励,形成经济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。
此外,从社会保障来看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,大力发展银发经济”。
莫荣认为这是立足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,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的具体部署。体现了要将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、促消费,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,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。
一站式解决方案
提供商
企业服务
相关接链
员工服务
分支机构
官方微信
今日头条
留言咨询
关于我们
出资企业
官方抖音
官方视频号